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红日传奇(打米传奇)

  • 资讯
  • 2025-05-22 06:20:27
  • 25
摘要: 大家好,关于红日传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打米传奇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

大家好 ,关于红日传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打米传奇的知识点 ,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红日简介主要内容
  2. 小说《红日》
  3. 《红日》主要内容

一、红日简介主要内容

1 、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

2、《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 、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 ,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 ,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

3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 ,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 ,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4、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

5、《红日》的突出成就 ,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我军将士的英雄群像中,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是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从长征中锻炼出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小说通过对他在几个主要战役中的军事指挥活动的勾勒 ,鲜明地表现他的思想性格 。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敢,沉着冷静 ,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曾为失败而痛苦焦虑 ,为胜利而喜悦欢欣。

6 、作者既表现他作为军长的原则性和刚毅严肃的气质 ,又多侧面地描绘他普通人的细腻、丰富的感情,将一个可亲可敬的军级指挥员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副军长梁波性格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他指挥战斗 ,教育部属,甚至连谈情说爱,也处处显示出军事家兼政治家的风度 。应当说 ,沈振新和梁波这两个指挥员形象的塑造,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二 、小说《红日》

1、吴蔷、叶如桐.1910年2月生于江苏涟水县一贫苦家庭.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由小学 、中学而读至大学,此间曾几度辍学,做过酒店学徒和小学教师.青年时期爱好文学,学生时代曾在报刊上发表散文、

2、及短篇小说.1933年春,在上海加入

3 、,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在部队文化宣传部门工作,先后担任过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艺

4、、科长及纵队 、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至地方,先后任华东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9

5 、0年4月10日,病逝于上海.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 ,小说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探索性。

6、首先,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 。在50年代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中,

7、等作品都是自觉吸收和利用了民间文化传统中自由粗放 、洋溢着原始生命力的艺术精神 ,以传统游侠小说的传奇性故事作为叙述框架,来表现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这种叙述方式保留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痕迹,而面对新的叙事目的 ,则明显地体现出其在叙事结构上的局限 ,因为传奇性故事的叙述一般只适合于讲述较小规模的游击战争,而无法自如的正面展现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场赴。其实,即使像

8、这样有意识地展现大规模现代战争的作品 ,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传奇性的魅力,其主要情节构架还是由周大勇及其连队的脱离大部队、沙漠迷路 、打粮站等传奇性故事构成 。而

9、则突破了以往传奇小说将着墨重点放在“连队 ”上的写法,直接以中共一支“常胜英雄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为叙述中心 ,将笔触从军师团一直延伸到连排班,从高级将领写到普通战士,从军队写到地方 ,从前方战场写到后方医院,视野开阔而层次分明,场面宏大而结构紧凑 ,应该说在叙事上是非常有特色的 。

10、其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丰富性有较好的刻画,突破了当时同类创作中存在的局限。这除了指小说刻画了从军队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的多层次的丰富的人物群像 、以及他们包括爱情生活在内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外 ,还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性的揭示。在刻画我军官兵形象时 ,作家没有把他们写成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是在表现他们的英雄行为时,也十分注意表现他们的七情六欲 ,挖掘他们自身的性格弱点,以及在战争进程中人物精神上的自我斗争 。作家对团长

11、和连长石东根的形象塑造虽然并不排除借鉴外国战争文学作品的因素,但在50年代战争文学形象中仍然是独特的。作者不仅写出了他们作为我军基层指挥官的一面 ,还写出了来自他们的农民出身的性格弱点,事实上,绝大部分军人在穿上军装之前都是农民 ,农民固有的文化观念,比如作为一团之长的刘胜对知识分子(政委陈坚)的偏见,他的时间观念的淡薄。又如连长石东根在胜利后醉酒纵马 ,着一身缴获而来的敌军官装束,狂奔乱喊,这让人联想起

12、这样的描写显然不是对《水浒》的单纯模仿 ,而是隐含了对农民文化传统的批判意味 ,从而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

红日传奇(打米传奇)

13 、立场 。尽管作家这一立场在强大的时代共名下显得有点游移不定,但其探索仍然是难能可贵的。二是小说对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漫画化方式,而是较为真实地写出了他们作为具有不同政治立场更人的责任感、作战才能甚至作为人的良心。漫画化的方式总是不屑于进入对象的内心世界、将其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来描写 ,而将国民党的中高级将领作为现实的人来描写,是《红日》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时更多的作品都是将国民党军队写得不堪一击,视战争如同儿戏 ,而《红日》却着力写出了

14 、 、张小甫这两个国民党军官形象。由于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

15、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一主力,号称“天之骄子” ,所以张灵甫攻占了涟水城之后显得不可一世,甚至在他已经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的时候,仍在盘算着全歼中共

红日传奇(打米传奇)

16、 ,一举解决山东战场。但作家在描写他刚愎自用,骄横狂妄的同时,也写出他对作战中孤军突出 ,无人接应的内心恐慌 ,还写出了他作为高级将领的沉着干练的一面, 。另外,小说还通过张灵甫与张小甫的对比 ,写出了不同类型国民党军官的形象,张小甫投降并力劝张灵甫放弃

17 、的情节也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而是在体现中共政治攻势的威力时 ,也显示了大势所趋的压力和其对上司、对军人职责的忠诚的一面。在战争小说中,把敌方的形象作为一个有独立地位的艺术形象来描写,在客观上是对战争文化规范下“

18、 ”艺术模式的偏离 ,使作品的人物较为丰富 、生动、可信,在当代的战争小说中具有着特别的意义。

三、《红日》主要内容

1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

2、《红日》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 ,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 。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 ,而解放军伤亡惨重 ,被迫撤退。

3 、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

4、在解放战争时期,吴强担任苏中军区的政治部副部长和华东野战军六纵的宣传部长,他亲身经历了涟水、莱芜 、孟良崮 、淮海等多次战役。

5、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 ,希望能“立马沂蒙第一峰 ”的常胜将军张灵甫(国民党将领)最终被解放军用门板抬下了山。当时,吴强正随军驻扎在当地的一个村子里,他目睹了这一幕之后 ,忽然就萌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来描写这几场战役的残酷和艰苦的念头 。

6、《红日》的基本主题即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人民战争。人民的军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的;人民也正是战争的主力 ,他们是人民军克敌制胜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将一事无成 。

7 、《红日》无论写涟水战役的守卫战 ,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包围战、攻坚战 ,还是写在这期间零星发生的各种中小型的战斗,无不写到了战争与人民的关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日

红日传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打米传奇、红日传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