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易
- 资讯
- 2025-05-09 07:15:11
- 10
63、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64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风池肩井渊液部
65、辄筋日月京门标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66、中犊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阳辅悬钟丘墟外
67 、流注线:此壹经起于瞳子髎,终于窍阴 。
68、脉起目锐眦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 ,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 ,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 ,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下 ,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 ,循胁裏,出气冲,绕毛际 ,横入髀厌中;其者,从缺盆下腋,循胸 ,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 ,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 ,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 ,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 ,出三毛。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69、壹十三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
70 、膝关曲泉阴包临五裏阴廉羊矢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71、流注线:此壹经起于大敦,终于期门 。
72、脉起大指聚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壹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 ,环阴器,抵小腹,侠胃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 ,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裏,环唇内;其支者 ,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 ,丑时气血注于此 。
73 、习武点穴,必须熟知气血经行之途径,及按时流注入处。以上所论 ,仅十二经穴及十二时辰气血循行流注线,不及于全身各穴。凡练点穴者,应知某时气血流注于某经 ,其经之主穴又属何处,依时辰相距之长短,不难推想而知其所在 ,此亦如远行者计行程也 。习点穴者,若单凭歌诀而诵或刻于脑而不灵其意识,不下苦恒之功探讨研究,则壹无所知 ,难以成才也。所以练习此功者,不仅要熟知各经、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对周身气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奥之探讨。然后合并而揣摩之 ,方能豁然贯通,无论何时何地出手点穴,发无不中 ,百战百胜。
74、点法必先通其取骨度分寸皆适应局部定寸若干份
75、长宽壹伤亦壹寸无分老幼或男女骨度分寸取穴存
76 、壹二节间定壹寸指中横宽亦寸半拇指首节定壹寸
77、皆用男女定全身悉知要害点穴位百击百中功夫真
78、周身之血有壹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若伤损
79 、壹七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在心窝穴丑时需向泉井求
80、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风头午时却与中原会
81、左右蟾宫在未流风尾属申屈井酉丹肾俱为戌时位
82 、天门晕在地尾子不还乡两肋丢开手腰眼笑杀人
83、太阳并脑后倏忽命归阴断梁无接骨脐下急亡身
84、葵花点穴法妙计威天下要得此真机先习运气法
85 、收气聚气海出手丹田发还需调四梢全身归脑纳
86、四两拨千斤足弹山倒塌手推铁墙倒妙在施气法
87、莫望苦恒志练出血汗洒拨星伴日月暑寒时不差
88 、子继亥日来深夜指插沙三载穿墙壁五载石开花
89、子时注人中丑时注天庭寅时注齐空卯时注大抒
90、辰时注太阳巳时注上仓午时注脉腕未时注七饮
91、申时注丹田酉时注四海戌时注下阴亥时注涌泉
92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
93、膀胱申注酉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94、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髓会绝骨
95 、血会膈俞骨会大序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96、中府肺之募巨厥心募栓期门肝募然章门脾募关
97、此法共有五重,练成者即有无坚不摧之力,天下间未见有其匹敌 ,可谓上天入地唯我壹人独尊 。
98 、第壹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壹阳动 ,左右回收对两穴 。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壹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壹重 。每日子、午、卯 、酉四正时 ,找壹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 ,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壹阳初动之时 ,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99、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 。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 ,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 ,气行两掌 。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 ,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壹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壹定功力 ,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
100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 ,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 。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 ,落雪雪不化。缩如壹寒珠,雪落无化雪 。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 ,找壹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壹种玉、壹年四季都如寒冰壹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 ,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 ,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壹柱香的时间后 ,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壹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 ,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 。如此反复八十壹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 ,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101、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 。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 ,找壹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 ,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 ,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
102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 ,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 。不拘时间 ,找壹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 ,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 ,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 ,而衣不湿为成。
103、第五重采气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 。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 ,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 ,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 ,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壹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 ,如此反复 。
104、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 ,快则疾如闪电,但著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 ,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远欺而近身,壹中即离 ,壹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之无上妙术。然使用此指极耗精神,是以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 。戒之 ,慎之。
二 、葵花点穴手的关于点穴
从古至今,点穴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武侠小说、电影、电视更将其说的玄乎神妙,使得许多朋友 ,特别是青少年武术爱好者既向往又模糊。为使朋友们对点穴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俺将对点穴简单作如下解析:
何谓穴位?穴位即穴道,又称腧穴 、气穴、孔穴、砭炙等 。穴位有空隙的含义 ,是位于体表的人体精气营血等各种机能物在经脉循行过程中的聚集 、灌注和传输部位。穴有大体上处于人体表的凹陷处。在体上下纵横分布着十二经路及脏腑八大脉,它们中分布有上千个穴位 。有在经路线上循行的“经穴 ”,“络穴” ,也有不在经路线上的“经外奇穴”或“阿是穴 ”。在人体14经脉线上的穴位有365个。它又分为井穴、募穴、郗穴 、络穴、俞穴、俞穴、原穴 、会穴、荥穴、经穴 、合穴等等 。
点穴中取的穴位不是取所有人体上的穴位,而主要取人体上的俞(腧)穴。根崐中医针灸穴位与五行学说理论,人体上共分五大俞穴:即进穴、荥穴、俞(原)穴 、经穴和合穴。共有66个腧穴 ,大都在皮肤和肌肉间 。
何谓点穴?点穴是根据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人体相关穴位上可产生一定的反映的原理,在技击中用拳、指、肘 、膝等骨梢之强固点来击打人体上的某些薄弱部位和敏感部位即主要穴道,使其产生麻木、酸软或疼痛难忍,失去反抗能力 ,造成人体伤亡,从而制服对方的一种武术技击术。在搏击中,点击人体上某些主要穴位可产生麻、哑 、晕、死、咳、笑等效果 ,有些穴位虽轻打亦承受不起,重则死亡,称为死穴。人体穴位中包括经外奇穴在内有致命穴70个 。有致命穴歌为证 ,歌曰:“上止天庭二太阳,气口血海四柔堂,耳后受均不治 ,伤胎鱼际即时亡,前后二心并外肾,崐鱼晴目空甚张忙 ,肋稍播手艰于治,肾俞丹田最难当,夹背断时休下药,正腰一笑立身亡 ,伤人二乳及胸膛,百人百死到泉乡,出氯不收无药石 ,翻肚吐粪见阎王,[思页]门髓出阴阳混,君则何觅妙方。”
点穴又称打穴。打穴有七种:斫 、戳、拍、擒 、拿、撞、闭。用掌边侧打者为斫;用手指直打为戳;用掌根按打者为拍;用五指抓取者为擒;用二指掐取者为拿;用膝 、肘打者为拍;用于指抓取者为撞;用手指扣扣者为闭 。点穴法中以指点啄为最常见 ,又有一指点、二指点,撮指点等等。
人体的经脉气血和穴位是按照一天的时辰来进行开合变化的。所以在一定时辰里,点打某一气血流行开合的穴位 ,使其气血流行中断,凝聚,则会使人产生失其知觉之效 。这就是武术点穴中的“按时取穴”的原理。如点穴24闭穴时辰歌曰:“人身之血有一头 ,遇时取穴定伤损。子时人中丑天庭,寅时鼻梁卯牙腮,辰时双阴已将台,午时脉腕未七坎 ,申时丹田酉血海,戌时下阴亥涌泉;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寅头已手热 ,午胸未腹申在心,酉背戌头亥股隙 ” 。
一、鹰抓功:这是练手指的抓 、扣、拿劲的。开始两脚并扰,两手平伸如鸟翼 ,然后意存丹田,气运穿手指。初练时往往感到两肩酸软不能举 。通常只练五分钟为宜。练到一个小时时,劲达指稍 ,即为功。
二、铁指功:这是练手指点按劲的 。开始两脚分开,身体俯卧,两手五指分开撑地 ,腰不可屈,然后两臂带全身回环伸展。初练时,用五指撑地,随功力增深 ,逐渐用四指 、三指、直至单指撑地,此功乃告成。
三、点石功:这是练手指力和内劲的。开始两脚站立,面对壁约一米远 ,然后身体前倾,再用两手指分开触墙,呼气入丹田 ,呼气时,两手用力下按,静身 ,直到练至臂、腕 、指较吃力时,可作休息 。练至一个月后,可见功效。
四、解绳功:这是练拇、食中之指的指头劲力的 ,首先备直径约10-15毫米的麻绳一根,越长越好。先用双手将麻绳打成一个个的绳结,然后用拇 、食、中三指逐一解开 。这样解了再结,结了再解。随次数的增加 ,批力也练得越强。
五、插少功:此乃练指上直劲 。先备桶一个,盛满绿豆(或谷子 、石砂、铁砂)然后马步站立于桶前,用丹田气运至手指 ,发力插入桶内,再抽回手掌。如此反复练习,三年成功后 ,十指利如抓。为防练时手中毒,练后须用药手洗一次 。药方为:川乌、草乌 、南星、蛇床、半夏 、百部各一钱,花椒、良毒、透骨、藜芦 、龙骨、紫花各一两 ,青盐四两,硫磺一两,刘寄奴二两 ,用醋熬热水洗。
六、木人功:这是练手上点打劲的。先备木人一个 。面对木人,气沉丹田,运气贯注指端,对准木人穴位发指飞速点打 ,用力由轻至重,持之以恒,每天须练至一小时以上 ,方为功夫。
七 、锁指功:此功专练指的扣力。先用指握住一小圆木,后猛力扣一顿饭时间,再松手休息片刻。持续练习 ,此功练二年,则大功告成 。
点穴者,为擒拿术之冠 ,技击法之妙,是少林家传武技之宝囊也。
点穴者,系以星斗山河之象 ,沙虫猿鸟之形,据其部位,仿其动作,而演变为拳法奇技 ,渐而丰增武林之彩。少林僧兵盛达两千时,武技日益高妙,击法日渐出奇 。为了门户 ,必精其术。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传者,视其珍异而自秘。如此千年余 ,至日减奇技,渐而失传 。
后世武家,门派众多。昔日仅少林、武当两派。两派之史 ,少林久远 。北齐稠禅师,是少林寺最早的一位武功超群之武僧,为少林拳法的奠基者。武当之祖是张三丰 ,张氏生于宋代徽宗年间,其武技精奥超群。少林武当,无分轩轾,友合一家 ,技击有歧 。今人评曰:外家少林,内家武当,外家主刚 ,内家主柔。实则两家都刚柔兼备。凡武家皆含阴阳造化之机,具刚柔互济之道,始足以致实用。否则 ,纵百炼之钢,亦必有折损之时 。
点穴法,其理极精 ,得真技难。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传,所以后世能精其法者甚少。
习武者,仅能拳技其名 ,而不知其法,实令人可惜 。点穴法为制人之武技,与医学紧密相关,其理深奥 ,非精心研练者,难通其术。历代武僧告诫弟子曰:“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 ,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
凡习点穴术者 ,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 。若气血失调 ,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前辈劝后生要常日习武,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 ,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 ,益寿延年。
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 ,永无静止 。而经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规,经行之时 ,亦有一定之序,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一周 ,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 。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 ,守者心坚,常胜也。
“习武者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 。唯德者 ,力虽逊于人,而人必帖然,此不易之理也。盖武技之精者 ,一出手即可制敌亡命,而对于生命垂危之人,则略施手法 ,即可使其复苏。若能杀人,而不能生人者,则谓之死手 ,无可取也 。故学武必先学治生人之道。“治伤非难勘穴难,用药非难辨症难 ”。盖治伤者必先认定其所伤之处,究属何伤,究属何穴 ,然后依其症而定其治法,或用手法而治其外表,或用药物而治其内伤 ,药到病除,手到复春也 。
凡属少室贤徒弟子,学其武 ,必先重武德。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偏守武德而无技者,蠢才 ,无用也。少林寺院武僧和寺外皈依门徒,虽武艺超群,却永藏于暗处 ,从不无故伤人,众人也不知其通武也 。
切记先师训葆尚德朱心少室真武技莫传恶歹人英名芳千秋歹徒臭万年
习点穴法,必先识诸穴所在部位,后辨明其起止循经路线 ,还须知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 、气血、五行、阴阳之依存 、生克、制约之关系,方能沿其道渐而习悉之。无分春夏秋冬,无分生计贫富 ,无分畅阻顺逆,苦恒久之,方能学到真功 ,练成绝技也。
一者生人也 。偶被歹徒恶技所伤,因气血停滞不能循环,四肢萎滞不能转动 ,或致不动声思,不省人事,此属内伤。用点穴法医治 ,能使君愈也。
二者护身也。君出门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点穴法解之、破之 ,而转危为安 。
三者健身也。习点穴之方,虽表功在手,但力源在脏。内外发一点 ,皆动百节内外,全身动也 。静者积,积之必滞 ,疾也;动者通,通畅百节必活,健也。
1.习此技术者 ,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随意作辏
2.宜入佛门 ,悲怜为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习以自卫,切戒逞气血之私 ,好勇斗狠,犯者与违反朝规同罪。
3.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 ,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
4.对待后辈,须和顺 、温良、诚信,孝双亲 ,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脉起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 ,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流注线:此一经起於极泉 ,终于少冲。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 ,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 ,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 ,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 ,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多气少血 ,午时气血注此。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腕骨阳谷养老绳
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 ,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 ,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 ,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抵鼻 ,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三四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
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
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
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九
阳纲意舍与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
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 ,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 ,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 ,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 ,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
8.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点穴容易识穴难”。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 ,而且能瞑目抚之。否则,如盲人看马 。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无差。具体练法是:
习点穴之法 ,必须先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练法是:取较坚硬的木材 ,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 ,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 。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 ,继练月余。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 ,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身全部穴位练熟后,可合并通练 ,练到能在暗处准确地点中全身诸经百穴者,功则已就 。
人身之穴位占面积极小,所点击之面积只不过二三分也 ,所以初练时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误此为彼或误彼为此。练时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着力应由轻到重,时间应由短到长,苦恒点练。
习点穴之法,无论制人或救人皆须身有真功 ,手有高技。否则,制敌人反而被敌所制,救人却反而贻误人 。
点穴之法 ,不同于拳打脚踢,克敌制胜,全靠一指之功。劲有硬度 ,触于硬物,易于破伤皮肉,初学者 ,更是如此。奉劝初学练点穴之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无规乱练 ,应在良师训教下,循序渐进 。
初习点穴莫心急循序渐进守规矩不可无章乱点打
免得流血伤身体尊师训练即妙方点穴真功名列一
习点穴者,经过对第一层功夫的学练之后,就要转入第二层功夫的学习 ,即指功。
初练时,宜在较软的物具上练,如桐木板、腐木等。其具体练法是:持金针指或金剪指缓缓点 ,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30下 。三个月后,可逐渐加重指功的劲力 ,其点法由缓变猛,每日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练三至五个月后 ,自感点指有劲而点物不痛时,可改为点练比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经过一段苦练点木物之后 ,指端逐渐坚实,则可开始练指点石 。以点指指端向平滑坚硬的石头上点练,点劲由轻到重,点时由短增长 ,点次由少增多。若感到指头疼痛或肿胀,可以酌情减力 、减时、减次数,切不要终止练功。练至两个月后 ,痛苦亦能日渐消除 。此时可换在较粗糙而无芒角的坚硬石头上点练,每天不少于300下。这样苦练三至五年可获显效。
袋中填入散沙,约一尺二寸厚 ,以点指点插之,每天点插360下。练功三年,倾出散沙 ,填入小石粒,约五寸厚,再练功三年 ,改填入铁砂,每天练点指单点380下;再练三年后,加至500下,继续练三年 ,再去掉铁砂,换成铁屑,加倍研练 。铁屑多尖棱 ,易伤指头皮肉,特别当心。但也不能因受皮肉之苦而停止研练。古人云不惜流血痛,自能成真功 ,有志定成才,苦可育英雄 。
练点沙袋之功,约时三年 ,以肉指点打土块、木材等硬物亦获奇效,若去点打人身,功效令人惊赞。
运一臂之全力 ,贯注于指端去按点硬物者,为顶劲也。顶劲的练法仍由软到硬 。先运气变力,再点打其物。用力时,由轻到重 ,逐渐增之,至力尽而略停,继续进行。每天以300~500下为宜 ,天天点练,不可中断 。
体弱者,可以戴指帽(用三层白粗布制成)点练 ,先点五谷 、砂粒,再更换成腐木,逐渐变成点练硬木、墙壁、石头 ,甚至铁物。
抓劲即大拇指 、食指和中指并用抓点制人的功法。其法是以食指为中点的重力,大拇指和中指先抓后点,辅助食指去点抓制人的方法 ,亦有独特之处 。其练法是:拇、食、中三指的末节向内稍屈,似鹰嘴状,形如圆椎,锐如枪矛 ,尽三指之力,紧紧扣之,用至全身锐力尽也。每日练抓握实物三至五次 ,每次100~250握。依此苦练三至五年,即可成功矣。
苦练此功成就,出手抓住对方要害部位 ,弹指用力,可将对方触处抓烂 。初练者可先练抓土块 、水果,有一定功夫后 ,再研练抓握砖头、石头等硬物。体弱或可练抓砂、球(用白布缝成球形小袋,内填满砂粒,缝好) ,每日二至三次,每次30~50握。体壮者可练抓木棒 、铁杆、酒罐等(内装铁砂或铁片) 。
以上所谈诸法,皆属外层功夫,点指非粘人身者 ,难以奏效,凡有志者亦非难之事。但闻有点打不着人身者而能制人的内层功夫,此功夫仅闻而未见实 ,闻之就感难,练成功夫则是难上加难,极难也。
练点穴功夫 ,有时亦有误伤或被别人无意致伤者,必须及时治疗,用药水洗之 。如能在练功之前浸洗一次 ,可防意外。其药方是:生半夏、生南星、羌活 、青皮、辣椒各30克,川芎、象皮 、乳香、鹿角、茄皮 、紫草、当归各45克,大附子、黄蜂窝各6克 ,川椒一两,鹰爪一对,青土120克,老醋五斤。
以上诸药 ,置砂锅内同煎去渣 。放温时,将两手放入盆内浸洗之,待药汁生效 ,自感温气在体内如蚁行之时,出手擦干,然后练功。
此方可以防患 ,有舒筋活血和通络之功,有壮血益气和强髓健骨之能,为练点穴功夫的良方。适于练点石 、插砂等外层功夫 。
三、怎样释放葵花点穴手
1、掌握葵花点穴手 ,首先需要一双灵活的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手部条件,而是对于手指的操控能力和灵活性提出了要求。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个关键技巧 ,即能够自主操控自己的手指,这一点至关重要。最后,当你准备好了,只需对准目标 ,大声喊出“葵花点穴手”,并用你的手指轻轻触碰对方 。这时,对方将对你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技能的释放过程 ,不妨参考《武林外传》中白展堂的演示,观看他在剧中的释放动作和过程。
2 、在《武林外传》这部剧中,白展堂的释放动作尤为精彩 。他不仅精准地控制自己的手指 ,同时通过大声喊出“葵花点穴手”来制造一种神秘的氛围。每当白展堂释放葵花点穴手,观众们都能看到目标人物立刻产生各种异常反应,比如倒地、发笑或呆滞。这种反应不仅令人捧腹 ,还展示了葵花点穴手这一技能的强大之处 。
3、值得注意的是,葵花点穴手并非简单的物理接触,它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在《武林外传》中 ,白展堂经常利用这一技能,不仅在战斗中取得优势,还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了一些有趣的场面。例如,他曾经用这一技能让客栈的老板娘笑得前仰后合 ,或是让一群恶霸变得呆若木鸡 。
4、当然,掌握葵花点穴手并非易事。它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实践。对于想要掌握这一技能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在关键时刻准确无误地释放出葵花点穴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葵花点穴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易老铁们 ,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葵花点穴手和女生说葵花手暗示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 ,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葵花点穴手以及女生说葵花手暗示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 、排山倒海/葵花点穴手 秘籍
1、凡修此法者,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不得愧立于天地之间。若有违者而修此法,葵花派门人共杀之 。
2、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 ,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 ,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 ,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 ,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 ,出不由产者亦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 ,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 ,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3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 ,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 ,视岐见两物。
4、阴极在六,何以言九 。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 ,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5、天下武功以练气为正 ,浩然正气,原为天授,惟常人不善养之 ,反以性伐气,武夫之患,在性暴 、性骄、性酷、性贼 。暴则神扰而气乱 ,骄则真离而气浮,酷则丧仁而气失,贼则心狠而气促 ,此四者皆是截气之刀锯。舍尔四性,返诸柔善,制汝暴酷,养汝正气 ,鸣天鼓,饮玉浆,荡华池 ,叩金梁,据而行之,当有小成。
6 、当令丹田常如空箱 ,恒似深谷,空箱可贮物,深谷可容水。若有内息 ,散之于任脉诸穴丹田有气,散之任脉,如竹中空 ,似谷恒虚丹田内息,散于四肢,膻中之气,分注八脉
7、凡习点穴术者 ,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 。若气血失调 ,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须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 ,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 ,益寿延年。
8、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永无静止 。而经行之道 ,亦有壹定之规,经行之时,亦有壹定之序 ,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壹周,气血必经行壹度 ,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 。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 ,守者心坚,常胜也。
9 、习点穴法,必先识诸穴所在部位 ,后辨明其起止循经路线,还须知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气血、五行 、阴阳之依存、生克、制约之关系,方能沿其道渐而习悉之 。无分春夏秋冬,无分生计贫富 ,无分畅阻顺逆,苦恒久之,方能学到真功 ,练成绝技也。
10 、手太阴肺十壹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
11、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
12、流注线:此壹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13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 ,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
14、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
15、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五裏近臂臑肩颙巨骨当
16 、流注线:此壹经起于商场 ,终於迎香。
17、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 ,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 ,下入缺盆,终肺,下膈 ,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 ,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 、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 ,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
18、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
19、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20、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
21 、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22、梁丘犊鼻足三裏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
23、流注线:此壹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24 、脉起於鼻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 ,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 ,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裏 ,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 ,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 ,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 ,辰时气血注此 。
25、二十壹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
26 、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27、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28、流注线:此壹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29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 ,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 ,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 ,属脾络胃,上膈,侠咽 ,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
30、流注线:此壹经起於极泉,终于少冲。
31、脉起心中 ,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 ,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 ,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 ,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 ,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
32 、手太阳穴壹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
33、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34、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
35、流注线:此壹经起于少泽 ,终于听宫。
36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 ,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 ,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 ,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别者 ,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 ,未时气血注此。
37、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
38、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39 、大抒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
40、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41、中旅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抒至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
42 、上髎次髎中复下壹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43、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九
44、阳纲意舍与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45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
46、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47、流注线:此壹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
48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 ,入循旅,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 ,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 ,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 ,下合腘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 ,申时气血注此。
49、穴歌: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
50、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51、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
52 、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壹步廊神封膺灵墟
53、流注浅:此壹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
54、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 ,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上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 ,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 ,酉时气血注此。
55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门间使内关对
56、流注线:此壹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 。
57、脉起胸中,出属心包 ,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 ,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 ,行太阴 、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 ,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 ,戌时气血注此。
58、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诸旁阳池外关支沟正
59、会宗三阳四犊长天井清冷渊消乐臑会肩髎天髎堂
60 、流注线:此壹经起手关冲,终于耳门 。
61、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 ,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 ,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 ,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 ,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62、少阳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